10月14日,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高坤山教授应邀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在海洋南楼202会议室,高教授作了题为《海洋环境生物学研究浅谈》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副院长董志国主持,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重点实验室6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高坤山教授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研究经历,重点介绍了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的海洋酸化、紫外辐射等环境因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及次级生产等重要生态过程,并由此引发的潜在海洋生态风险等内容。报告会中,高教授与师生就海洋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研选题等多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术报告结束后,高教授就国家基金的申请、选题的新颖性、学术的创造性等问题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高教授为此重点解读了国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申报和评审过程,他指出海洋科学是以观测为主导的科学,研究工作要尽量凸显“海”味,鼓励大家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家基金的申报中创造佳绩。
高坤山,1989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1995年全职回国,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汕头大学),1997年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2007年厦门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生物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74篇,其中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4篇(第一、通讯作者152篇),主编中文专著两部、英文专著一部(合著);2015-2018年连续4年入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任Global Change Biology等4个SCI刊物编委。
